棕榈酸(钠)模拟高脂环境诱导小鼠成肌细胞C2C12 构建细胞脂质沉积模型
本文将C2C12成肌细胞诱导为肌管后,使用250μM的PA作用肌管24h后构建脂质沉积的模型,棕榈酸(钠)成功诱导了肌管中的脂质沉积,增加了肌管中的ROS的水平。基于该模型给药,发现6-姜辣素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的ROS水平,增加线粒体的膜电位,以及线粒体的呼吸能力来改善线粒体功能,进而发挥减少脂质沉积的作用。此外,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肌管中AdipoR1/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,结果提示6-姜辣素可能通过AdipoR1/AMPK信号通路改善了线粒体的功能,进而改善了脂质代谢紊乱(篇幅所限,后续结果未列出)。
棕榈酸(钠)模拟高脂环境诱导小鼠成肌细胞C2C12构建细胞脂质沉积模型
重庆医科大学/博士论文
1. 前言
脂质代谢紊乱主要指血液及其他器官(脂肪组织、肝脏、骨骼肌等)中甘油三酯的异常积累,导致肥胖、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发展。骨骼肌是重要的代谢器官,在维持脂质代谢稳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线粒体是机体中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,当骨骼肌中脂肪酸积累过多时,产生脂毒性,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,导致氧化磷酸化受损,ATP能量合成异常,共同诱导氧化应激状态,促进了骨骼肌的脂质代谢紊乱。
“药食同源”是中医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生姜是药食两用的代表药物,具有健脾开胃,温中祛湿的功效,临床上可用来治疗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。6-姜辣素是生姜的主要成分,也是发挥药理活性的主要化合物。临床研究证实,6-姜辣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,提高胰岛素敏感性,改善线粒体功能,提高脂肪酸氧化速率等方面具有有益的作用,能够明显改善机体的糖脂代谢紊乱,降低体重,缓解糖尿病等疾病的进展,但是6-姜辣素关键的作用靶点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。
为了研究生姜的主要成分6-姜辣素对骨骼肌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,选择C2C12成肌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,利用棕榈酸(钠)模拟高脂环境诱导骨骼肌细胞(C2C12)构建细胞脂质沉积模型,以探讨6-姜辣素的体外降脂能力以及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。
2.实验材料
1)高脂细胞添加剂
本文采用棕榈酸(钠)高脂细胞添加剂(KC003,Xi'an Kunchuang Technology, China)作为游离脂肪酸(free fatty acids,FFAs),完成体外细胞实验。采用可靠的高脂细胞添加剂,能够保证溶剂无毒、无菌、常温无析出、低温无析出、浓度精准,无需多次加热助溶,显著减少操作步骤,提升实验的稳定性。实际使用时,只需要将高脂细胞添加剂按照比例加入到完全培养基中即可。
2)细胞
小鼠成肌细胞(C2C12)经过成肌管分化能力验证。培养体系为:高糖DMEM+10%的胎牛血清+1%的谷氨酰胺+1%的丙酮酸钠+1%的青霉素-链霉素溶液。细胞生长在T25培养瓶中,放在37℃,5%CO2培养箱中进行日常培养。
3. 实验方法
1)肌管诱导
将C2C12细胞均匀种于孔板中,待其密度生长至70%时,用PBS轻轻润洗细胞,更换诱导分化液(2%马血清+高糖DMEM+1%双抗),每天更换诱导分化液,共诱导5天,镜下可观察到多核的管状结构,表明肌管诱导成功。
2)模型构建及给药
6-姜辣素的溶液配制:将10mg的6-姜辣素用850μL的DMSO溶解,配制成40mM的母液,用棕色的EP管分装,避光保存在-80℃的冰箱中。
在肌管中添加250μM的PA溶液用来体外诱导骨骼肌的脂质沉积模型,对照组添加等体积的溶剂对照,6-姜辣素组中添加PA溶液的同时,加入10μM的6-姜辣素。肌管作用24h后,收集细胞进行后续实验。
3)CCK-8检测细胞活性
(1)将C2C12细胞以5000细胞/孔均匀接种于96孔板中,诱导为肌管后,饥饿8h,弃掉上清,加入不同浓度的6-姜辣素(0,1,5,10,20,40,80μM),设置空白对照组,每组设置6个副孔,在周围孔中加入等体积的PBS,防止培养液挥发。
(2)用完全培养基配制10%的CCK-8工作液,在培养箱中作用24h后,弃掉上清,更换为CCK-8工作液,在培养箱中继续培养1-2h。
(3)提前打开酶标仪,设置温度为37℃,在450nm处检测各孔的OD值,减去空白对照组的OD值后,与对照组OD值进行比较并作图。
4)细胞TG含量检测
C2C12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,进行诱导,加入PA和6-姜辣素作用24h后,每孔加入150μL的RIPA裂解液,用细胞刮将细胞收集到1.5mL的EP管中,超声后,4℃,12000rpm离心取上清待用,测量细胞的蛋白浓度和TG含量。
5)细胞油红O染色
弃掉6孔板中的细胞培养液,用PBS轻轻润洗3次,用4%的多聚甲醛固定细胞30min,用PBS清洗3次后,用60%的异丙醇进行预分化,弃掉上清后直接加入1mL的油红O工作液,37℃水浴避光染色30min,随后弃掉油红O染料后,用60%的异丙醇清洗2次,每次10s,除去多余的染料,用PBS清洗3次后,在白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拍摄。
随后,还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和TMRE荧光强度,Seahorse XF检测细胞线粒体功能等。
4.实验结果分析
1)6-姜辣素降低PA诱导的C2C12肌管的脂质沉积
在体外实验中,选取小鼠成肌细胞C2C12进行6-姜辣素降脂的作用及机制研究。首先,用CCK-8实验检测了不同浓度的6-姜辣素对C2C12肌管活性的影响,可以看到80μM及以下浓度的6-姜辣素作用24h,对肌管的活性没有影响(图1A)。接下来,在细胞中加入250μM的PA来诱导肌管的脂质沉积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。检测了C2C12肌管中的TG的含量,可以看到10μM的6-姜辣素降低肌管中TG含量的效果最为显著,而浓度增大后,降脂的效果反而不好(图1B),同样在油红O染色实验中,10μM的6-姜辣素可以明显减少油红O的染色面积(图1C),因此,选择10μM的6-姜辣素进行后续的实验。以上结果表明,6-姜辣素可以明显降低C2C12肌管的脂质沉积。
图1 6-姜辣素降低PA诱导的C2C12肌管的脂质沉积
2)6-姜辣素降低PA诱导的C2C12肌管的ROS水平
在验证了6-姜辣素的降脂作用后,继续探讨6-姜辣素对肌管线粒体功能的影响。活性氧(Reactive Oxygen Species, ROS)指的是一系列来源于氧的自由基和非自由基等,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,但是当ROS浓度过高时,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,导致细胞和组织的损伤,在细胞内,线粒体是产生ROS的主要部位,因此,检测细胞内的ROS水平,可以用来评估线粒体的功能状态。
首先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肌管内ROS的荧光强度,对照组中几乎没有荧光,PA组中ROS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,在6-姜辣素治疗后,肌管中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(图2A)。随后,用流式细胞术对ROS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,结果和荧光显微镜的结果一致(图2B,C)。这提示6-姜辣素可以降低肌管内的ROS水平,从而保护线粒体。
图2 6-姜辣素降低PA诱导的C2C12肌管的ROS水平
小编有话说:
本文将C2C12成肌细胞诱导为肌管后,使用250μM的PA作用肌管24h后构建脂质沉积的模型,棕榈酸(钠)成功诱导了肌管中的脂质沉积,增加了肌管中的ROS的水平。基于该模型给药,发现6-姜辣素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的ROS水平,增加线粒体的膜电位,以及线粒体的呼吸能力来改善线粒体功能,进而发挥减少脂质沉积的作用。此外,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肌管中AdipoR1/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,结果提示6-姜辣素可能通过AdipoR1/AMPK信号通路改善了线粒体的功能,进而改善了脂质代谢紊乱(篇幅所限,后续结果未列出)。
上述实验条件和结果,可能会因加药时的细胞密度、代数、状态或耐药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。因此,建议具体实验中,先通过浓度、时间梯度实验,寻找出适合于所用细胞的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,一般建议在200-500 umol/L范围内、作用24-48小时。
参考文献
彭泽.姜主要成分6-姜辣素改善骨骼肌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研究[D],博士论文,2024(5).